- 作者:
- 发表时间:2019-09-20 15:21
- 来源:未知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已无法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亟待全力推进城市地下管网高质量建设。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存在四大瓶颈
一是更新修复不足,导致城市内涝。近年来,受特大强降雨及持续极端天气影响,我国许多城市在雨季经常遭遇内涝灾害,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状态。强降雨致使城区内多处严重积水,造成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导致出行困难。据统计,2018年我国至少有24个省区市受洪涝灾害,受影响的人口超过千万人。发生内涝的深层次原因是相对城市地上建筑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排水需求,地下管网的更新改造已相对滞后。具体而言,随着城市公路、楼房等地上建筑的新布局新建设,早期的管网结构安排与之不够匹配,部分管网因老化产生揽水现象,有些管道已经断裂,甚至失去正常排水能力。
二是污水管网质量不高,导致黑臭水体和道路安全问题发生。污水管网是地下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许多污水管网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管材质量有待提升,频频出现管网破漏。当管网破漏情况发生时,地下水、河水和地表水大量进入污水管线,造成清污混杂,不仅带来污水处理上的经济损失,也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同时,污水渗漏到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加剧,这是黑臭水体难以解决的真正根源。此外,如果地下水在管网之上,管道破漏之后,地下水会进到污水管网,带走大量土壤泥沙,导致路面坍塌,城市居民财产和生命健康也将遭受严重威胁。
三是多头管理缺乏协调,地下空间资源过度浪费,“马路拉链”现象频发。城市地下管网大多因循城市路网设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电力、通讯、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地下管网缺乏统筹管理,部分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在地下管网施工过程中,管位重叠交叉严重,地下空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管线的敷设不能和道路的建设同步,道路被反复开挖、长期施工,出现“马路拉链”现象。“马路拉链”不仅影响城市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甚至会危害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线运行安全,最终发生路面塌陷、施工破坏管道等事故,给人民群众带来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
四是后期管理维护难度较大。由于地下管网及综合管廊施工涉及的施工内容比较多。过去,由于现代技术手段不足,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资料存在不够齐全以及完整的现象,对于管网维护和管理缺乏数据和理论支持,影响运维水平。
统筹协调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十四五”期间,我国需着力加大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建成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绿色和智能的地下管网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科学规划、分类推进管网建设更新。应将地下管网高质量建设作为扩大内需和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增加资金投入。项目前期加强科学规划,将城市规划与管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智慧运维统筹协调,做到一步到位。新建设的社区房地产全部建设大型综合管网,旧城区地下管网改造制定专门的技术路线。加大专项投入,重点改善污水管网使之达到零渗漏,让污水厂真正能够处理污水,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效率。
第二,启动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地下管网及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应加大其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建筑施工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建筑施工单位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理顺体制机制,形成建设合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涉及诸多主管部门,各部门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加强信息沟通与相互协作。施工单位、企业要健全综合管理机制,明确岗位施工职责,协调地下管线管理部门之间的施工关系。同时,各部门合作实施管网全生命周期管理,着重解决“重建设、轻养护”现象,全面推进地下管网高质量建设。
第四,建立责任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地下管网是公益性基础设施,政府是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建立政府责任机制,使管网和管材质量能够得到长期确保。此外,需对城市内涝、黑臭水体、道路塌陷等突出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第五,运用智能技术,加强运维监管。地下管网是隐蔽性工程,其建设质量监管难度较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快速发展以及应用,智慧运维将为管网健康运行带来重要助力。未来应通过大数据积累,指导地下管网运维,进一步加强城市风险防控、预知预判和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通过人工智能实施管理。